杜牧道來
大使命就是門徒訓練
杜偉雄牧師 (總幹事)
在過去牧養福音工作的日子裏,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必要,就是再次解釋耶穌基督的大使命。也許認為自己不用多此一舉作這功夫,也許我認為已擁抱着這使命,但在踫到幾個偶然的問題下,我才察覺有這個必要。
因此,我在主面前自問,大使命是什麼呢?耶穌在臨別門徒,上升之際的叮嚀,對我有何重要?
教會傳統一直以 “大使命” 去理解馬太福音廿八19-20的描寫,總結了該卷福音書。可是,為何稱它為 “大使命” 呢?其實這也是頗明顯的,因為馬太在這兩節經文中,記錄主耶穌用上了三個 命令動詞 :

第一個是19節命令使萬民 “作我的門徒“,這是大使命劈頭的唯一動作和目標,清楚地將19-20節兩句經文中的三個分詞背景語 : “要去”、“施洗” 與 “教導” 的次要性區分出來。“作我的門徒” 就因此成為重中之重,無論在耶路撒冷、在地極,都是目標,都是基督的要求,主在這末後叮嚀中一開始就強調出來了。
另一個是20節 “凡我所吩咐的”,其意思和語氣都是命令,雙重果效使人深刻。耶穌再次加強語氣,凡他所吩咐 的 (命令的) 都教導遵守,這就直接響應劈頭的命令 “作我的門徒”。使人作主門徒是重責,一個教一個,一代傳一代,薪火相傳是命令。當然,這也不能排除耶穌同時在指向,凡聖經所教導的 (是凡我吩咐的) 都教導遵守。可是,19和20節這兩項命令,更具首尾呼應的作用,直截了當。
但是,要問清楚的是,這樣的命令是給誰的呢? (答案請參考廿八16-19 “由門徒到你們”)。若是這樣,耶穌的托付就是 要門徒去訓練門徒,“教會”要去訓練“未來的教會”作主門徒。(至於福音為何沒有在主最後的叮嚀中,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分解。)
最後一個命令是20節的 “看哪” ,警醒門徒遵守主命直到世代終結。部份聖經沒有翻譯這個命令動詞,頗為可惜。因為這兩個中文字“看哪”,總結了馬太大使命的總結,是 “後中之後” 的壓軸命令。主在要求世世代代的門徒,在生活上經驗他的同在。當門徒遵守教導去 訓練建立未來的門徒 ,這同在的應許就尤其明顯。但教會必須要履行門訓成為使命,直到主回來的日子。
這都是耶穌在 “升天再回來” 之前,給與那十一門徒 (即初代教會) 的託付。這也是為何廿八19-20被稱為大使命的原因。
教會的責任不單只是在教會內作門徒,而是要被差去使萬民作主門徒。門徒訓練就此清楚說明了,這不是一個課程而矣,而是遵守命令的一種生活操練,經驗主同在和基督信仰的氛圍,這也是跟隨耶穌的態度!
而事實上,宣教、差傳或佈道有了這清晰的使命,相信就有目標方向。因此,教會要去宣、去傳及去差,就是去建立未來的主的門徒。然而,門訓的定位若只是 “坐訓” (即完成一個課程) 就停下來,會使門訓的傳承失誤。因此,結合動訓由教會到社群,再回到教會,教導能教導別人的人,也許是回應主命的素求,也是耶穌門訓 (差與傳或宣揚福音) 的進路。所以,要詮釋大使命,就要研讀更多的經文,並不可以只單單看太廿八19-20。至於,萬民萬國在門訓差傳上的定義和定位,就更要清晰聖經的教導。
作為差傳機構,澳洲中信在今年初以信徒祭司為核心的座談會,將主耶穌門訓的使命再次帶到本地教會手中。接着的門徒訓練,目標在配合地方教會內部培訓,去活化真理在生活與態度上經驗出來。大使命再不是一項事工,更不是一種思維。我們正在推動一領一的操練組合 : 門徒使人作主門徒的 兩里路計劃,這包括:
- 真道和牧養基礎 (e.g.大使命與福音書的討論)
- 細讀與宣講福音
- 門徒使人作門徒的操練 (e.g. 信徒祭司的組合)
- 地域拓荒的詮釋和計劃
- 屬靈反省指導
總幹事5月份代禱事項:
- 有關總幹事的經費(薪金和差傳),請弟兄姊妹為這天國夢祈禱,深信上帝必有預備。謝謝您們一直的祈禱與同行。
(奉獻支持請註明總幹事薪金或總幹事差傳經費或中信常費,謝謝!)
- 為2025年底前 “差派兩宣教士”, 的預工,見以下行動策劃:
a) 差傳前期工作:
- 為“兩里路”的個人計劃,推動 “帶職事奉”。
- 為神學生Angus在Penrith 周邊城鎮服侍進度與計劃。
b) 差傳中期工作:
- 尋求以島國城鄉作為 “差派訓練” 地點。
- 為重新拓展澳洲本土工場的探討計劃。